★【2009*秋 關西自由行】《遊》京都‧伏見區~醍醐寺

FacebookEmail


  



  如果以狩楓而言,醍醐寺是個冷清且無趣的景點,不過若是說到現在正值的賞櫻季,點官網或是隨便搜尋一下,很容易就能發現,醍醐寺的櫻花美得讓人屏息,但我們這次去,看到的當然只有光禿禿的櫻花樹啦!



  



  這天的行程排得較滿一些,而且從南到北,就是想在至今仍未去過的幾個京都景點裡留下足跡,考慮到交通的彈性和便利性,也想初次體驗京都地下鉄,所以我們購買了京都観光一日乗車券(1,200円),可以在開始使用日當天無限次乘坐京都市巴士全線(定期觀光巴士路線除外)、地下鉄全線和京都巴士(部份路線除外)。



  



  醍醐寺是我們這天的第一站,這個景點也是利用地下鉄最為便利。我們在地鉄京都駅乘坐烏丸線往国際会館方向列車,三站後在烏丸御池駅換乘地鉄東西線往六地蔵方向列車,在醍醐駅下車,總花費時間約半小時餘。



  



  一出地鉄醍醐駅的改札口就能看到往醍醐寺的方向指示,從二號出口出站,說是約步行十分可達。



  

  



  出了二號出口感覺是冷清荒涼,雖然有巴士可以搭,但不知道要等多久,有個日本人也要到醍醐寺,我們就一起用步行的方式前往,反正十分鐘應該不會太遠。



  

  



  說遠是不遠,但是十分鐘都是上坡,讓我們走起來就變成快十五分鐘….



  



  和我們一起上山的日本人是從東京來的,是帶著點藝術家神秘氣質的中年男子,這麼說當然比較好聽,但神秘氣質也等同詭異,出門在外總是小心為上,這一路又是通往山裡且人煙稀少的路,雖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(就語言不通咩~,但還是儘可能保持一點距離,好不容易,終於見到醍醐寺的総門了。



  



  排行程時知道整座醍醐山都是醍醐寺的寺域我就很挫,以這天的行程來看這裡實在無法久留,抱著到此一遊即可的心情,也還好這裡沒有美得讓我為難的楓紅,讓我們得以迅速全身而退。



  醍醐寺又分為上醍醐和下醍醐,上醍醐指的是山上的那一大塊,下醍醐則是山腳下包括仁王門、清瀧宮本殿、金堂、五重塔等重要伽藍,寺域內共有八十多座堂塔。



  

  



  入総門後不久就能看到三寶院,是西元1115年醍醐寺的第十四代住持所建,三寶院庭園則是豐臣秀吉為舉辦「醍醐の花見」而下令建造,其實從平安時期開始,醍醐寺的櫻花之美就很有名,後來豐臣秀吉又為了賞花會在這裡種了700株櫻花,直至現在,每年四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都還會舉辦「豊太閤花見行列」,櫻花爭妍、萬頭攢動,既美麗又熱鬧。



  三寶院的拝観料金為600円,雖然也有楓紅可賞,但看遊客數就知道應該沒有美到讓人驚豔的程度,秋季也有舉辦菊花展,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購票參觀。



  



  看這指標就知道,醍醐寺距離地下鉄醍醐駅約一公里,要到上醍醐的開山堂要爬山爬一個小時以上。



  

  



  這是通往靈寶館的路,靈寶館只有春秋兩季開放,入館料金為600円。



  

    

  



  醍醐寺的歷史該從聖寶理源大師於公元874年得到神明指點,在此發現聖泉,並供奉准胝、如意輪兩尊觀音像說起,後來由於醍醐、朱雀、村上三代天皇的信奉,規模日益擴大,從上醍醐至下醍醐陸續建造了堂塔,成為洛南最大伽藍,現在也被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。  



  

  



  仁王門是豐臣秀賴於1605年所重新修建。



  

  



  仁王門兩側的金剛力士像為1134年所造。



  



  通過仁王門才正式進入下醍醐伽藍,清瀧宮本殿、金堂、五重塔等都位於其內,但需購票,入山料金為600円,亦可購買1,000円的共通券,三寶院、伽藍、靈寶館可任選兩所參觀,或是1,500的共通券,則三個地方皆可參觀。



  



  因為時間不足,且境內楓葉幾乎都還未轉紅,我們並沒在此久留,就決定轉往下一個景點 – 隨心院了。





  醍醐寺的網頁做得很完整,不僅有日文、中文(簡體)、韓文和英文的介紹,寺院的由來和歷史方面還有各國語音導覽,有興趣或計劃前往的朋友們可以先點入參考。







  世界遺産 京都 醍醐寺


1 則回應給 ★【2009*秋 關西自由行】《遊》京都‧伏見區~醍醐寺

  1. jquerynice 說道:

    如此古色古香的地方,拍出來的照片都帶有一絲美意,
    讓人忍不住好奇想像,如果那樹盛開了滿堂櫻花會是如何的美麗…
    版主回覆:(05/03/2010 01:38:47 AM)
    只能說櫻花季這裡是美到翻天啊!
    我們十一月中去感覺好蕭瑟….

發表迴響

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
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
返回顶部